找到相关内容6582篇,用时45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峭壁上的文化瑰宝

    山矣”所以文衰。为振兴浚县文化事业刘德新于是听信方家之在大伾山大兴土木建祠造庙以与浮丘山之碧霞宫相抗衡。为什么建吕祖祠而不修观音庙、大佛寺呢?刘德新认为:“释与儒不相为谋而纯阳(即吕洞宾)...   峭壁上的文化瑰宝   大伾山位于河南浚县城东商周时称犁山汉时称黎阳山。东汉光武帝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后还师过此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并封其为青坛山。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导河自...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0693314.html
  • 论说一切有部“实有”思想对慧远之影响

    所说“神”字的某些含义确实与“阿特曼”有许多相像:   夫神者何耶?精极而为灵者也。精极则非卦象之所图故圣人以妙物而为。虽有上智犹不能定其体状穷其幽致。   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慧远所说的“神”明显表示是超越于人的形体与精神之上的东西。但在同一篇文章里在宣扬“神不灭论”时慧远所说的“神”又变成了“灵魂”的代名词。他说精极为灵是“神”以妙物为与“形”相比是精是妙...

    夏金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2093349.html
  • 长安佛教简略概述

    成为长安一般衣冠子弟请教的目标当时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谚语可以想见他为社会所推重的情形。因此当苻坚要想进攻东晋朝臣劝谏无效的时候大家又请道安乘机“为苍生致一”。道安在一次和苻坚同车的...略解序》(译意)说:“没有智慧则无往而不生窒碍终日所都不合理所以成为八万四千尘劳门。有了智慧则无往而不发生良好的作用终日所无不合理故为八万四千波罗蜜。所谓执大净而万行正就是这个道理。”...

    弘学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3393389.html
  • 佛法概要-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创造者以此来检视佛教正如一些佛学大师所佛教并不是宗教。虽然佛教徒相信有神但神也是六道轮回的一种型态;神并不是创造者。不管是小乘、大乘或金刚乘都相信宇宙是由众生业力扭结而成。   那么...     佛教是什么?佛教是哲学?还是宗教?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大家都犯了将文化与佛法混为一谈的错误其实文化与佛法并不相同如果把文化譬喻为茶杯佛法就是茶。喝茶需要茶杯但喝完茶后就不再需要...

    宗萨钦哲仁波切

    |基础|佛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08564493513.html
  • 鸠摩罗什译经时期的长安僧团

    :   帛远字法祖本姓万氏河内人。父威达以儒雅知名州府辟命皆不赴。祖少发道心启父出家辞理切至父不能夺遂改服从道。祖才思俊彻敏朗绝伦诵经日八九千研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坟素多所该贯。乃於长安造筑精舍以讲习为业白黑宗禀几且千人。晋惠之末太宰河间王颙镇关中虚心敬重待以师友之敬。每至闲辰靖夜辄谈讲道德。于时西府初建後又甚盛。能之士咸服其远达。[⑧]   既然晋惠帝...

    尚永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3164893559.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观想等经历的人很难理解或者也会“心则狂乱狐疑不信”。在玄奘法师著的《大唐西域记》中有多处提到睹史多天(即是兜率天)和慈氏菩萨:   一处在卷四有小伽蓝比丘提婆犀那(译为天军)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另有德光比丘愿见慈氏菩萨经天军引见德光见慈氏菩萨时起我慢“而欲作礼恐非所宜”。故难证道果;   另一处在卷五“无著菩萨夜升天宫于慈氏菩萨所授瑜伽师地论、庄严大乘经论、中边分别论等”...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
  •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

    的认同和崇尚大体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佛教价值观中包含着有利于维护统治地位的重要因素;二是佛教价值观中有解脱人生精神痛苦的丰富内容。其第一方面的原因先置而不论以第二方面隋唐实现了统一,唐代...追求而且还提出一个“极乐净土”的理想天国。“极乐净土”又称“极乐世界”、“安乐国”、“无量光明土”、“清泰国”等等。佛教这是阿弥陀佛的净土位处西方要经过十万亿的佛国才能到达。据《无量寿经》说...

    赵馥洁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493688.html
  • 从《楞伽经》看佛教的语言文字观

    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同上)为什么人们创立各种词语(名)来显示事物的相貌是虚妄不实的呢?慧远《大乘义章》说得十分清楚其卷三云:“妄想者所谓凡夫迷实之心起诸法相辨相施名依名取相所取不实故曰妄想故经说:‘虚妄分别名字及相名妄想也。’”佛告诉大慧所谓名相(即词语)是虚妄的是不可得的正智者懂得这个道理才会成就圆满佛果。“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

    李恕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593692.html
  • 明代“祥瑞”之兽“驺虞”考

    曰:汉平七国而天下宁。帝曰:诚如此谋吾无忧矣。及践位召子澄谓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乎?对曰:不敢忘然事贵密。子澄退与齐泰谋泰欲伐燕子澄曰:不可燕兵最精卒难图不如先取周。周乃母弟去其...四:“永乐二年周王橚来朝且献驺虞。百僚称贺文皇既罢朝谓侍臣曰:适闻群臣不觉惕然。天下之大如匹夫有怨岂得谓仁?一念不诚岂能格天?朕方夙夜思惧何可便谓驺虞是天降祥于朕?侍臣曰:圣志如此...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0294193799.html
  •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

    所住之处人爱敬。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另外虚云又列举了四分律所持戒十种功德。与此同时虚云强调犯戒即是过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他说:“总而言之我们受佛戒的...此时此地决不会制掘地纺织等戒的。……出家人并非闭门造车、死守一法的。”[[31]]然而诚如虚云前面所切不可以开遮为借口而一概抹杀戒律所以虚云即使是在开示小乘大乘的开遮持犯时也一再强调要“以...

    陈金凤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294095.html